抵押補充貸款是什么?抵押補充貸款作為一種新的儲備政策工具,有兩層含義,首先量的層面,是基礎貨幣投放的新渠道;其次價的層面,通過商業(yè)銀行抵押資產(chǎn)從央行獲得融資的利率,引導中期利率。
探討推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背景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外匯占款增速放緩且波動性加大,對基礎貨幣投放格局產(chǎn)生影響,央行流動性管理逐漸具備了從過去十余年的被動對沖外匯流入向主動管理轉變的條件,貨幣政策調(diào)控框架也需要逐步從數(shù)量型向價格型轉變。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以美、歐、日、英主要發(fā)達經(jīng)濟體為代表,進行了大量的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創(chuàng)新。這為中國央行的基礎貨幣投放創(chuàng)新起了很好的探路作用,中國央行將創(chuàng)設的一個新型工具將加入這一陣營——抵押補充貸款(抵押補充貸款)。
抵押補充貸款的目標是借抵押補充貸款的利率水平來引導中期政策利率,以實現(xiàn)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對中長期利率水平的引導和掌控。自2013年底以來,央行在短期利率水平上通過SLF(常設借貸便利)已經(jīng)構建了利率走廊機制。
抵押補充貸款這一工具和再貸款非常類似,再貸款是一種無抵押的信用貸款,不過市場往往將再貸款賦予某種金融穩(wěn)定含義,即一家機構出了問題才會被投放再貸款。出于各種原因,央行可能是將再貸款工具升級為抵押補充貸款,未來抵押補充貸款有可能將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貸款工具,但再貸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籃子當中。
在我國,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支出類的信貸投放,往往具有***一定程度擔保但獲利能力差的特點,如果商業(yè)銀行基于市場利率水平自主定價、完全商業(yè)定價,對信貸較高的定價將不能滿足這類信貸需求。央行抵押補充貸款所謂引導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直接為商業(yè)銀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資金,引導投入到這些領域。這也可以起到降低這部分社會融資成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