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在很早之前就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被廣泛運用。全球所有的鉆石大多被發(fā)現(xiàn)于次生礦,靠前個鉆石原生礦是于1870年被發(fā)現(xiàn)在南非的金伯利村。那么,鉆石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認為金剛石生成于地表下120-200公里,據(jù)測算是在1100~1650攝氏度之間的高溫條件下及在四萬至六萬大氣壓的高壓下逐漸形成的。其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3億年前之間。藏于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鉆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于火山噴發(fā),熔巖流將含有鉆石的巖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并附存在金伯利巖和鉀鎂煌斑巖中,形成鉆石原生礦;或長途遷徙沉淀于河流沙土之中,形成次生礦。
相信大家都會想知道,為什么鉆石會大多出現(xiàn)在次生礦中。鉆石是怎么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由三大部分組成,地球的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地殼,地球中心有一個結(jié)構(gòu)非常緊密的核心,地核與地殼中間即是地幔(俗稱巖漿)。板塊移動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在地殼不同板塊移動的壓力下,巖漿必然會沿著縫隙上升,如果有某處的縫隙在地球表面,巖漿往上升就形成了火山的爆發(fā),但是如果這種縫隙在地球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堵住,巖漿在上升到這堅硬的巖石下面后就被封住了,當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這股上升的巖漿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無法沖破巖石的情況下,這股巖漿也就只能逐漸冷卻,最后成為管狀的礦體嵌在地殼的縫隙中間,這管狀的礦體在由高溫巖漿逐漸冷卻的過程中,必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處于1100~1657攝氏度范圍內(nèi)和高壓狀態(tài)中,此時巖漿中的碳分子就被擠壓而形成了金剛石。
再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風化作用,頂住巖漿上升的巖石被風化了,這根巖漿形成的管狀礦體***了出來,甚至這根巖管的頂部也被風化了,于是頂端的金剛石會隨著風化表層一起在風或雨水的挾裹下流向低洼區(qū)域,這就是為什么開始發(fā)現(xiàn)鉆石的地方大都是在河床或沙漠中的原因。表層被風化的金剛石礦稱為砂礦,巖管表層下未被風化的礦體則被稱原生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