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進入尾聲時,”老鼠的尾巴”竟然意外成為了網(wǎng)絡熱詞。
“耗子尾汁”是好自為之的諧音,就是好自為之的意思,源自被人民日報點名的馬保國的一個視頻諧音梗。
人民日報稱,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詡的馬保國本身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tǒng)的武德。他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嘩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
“耗子尾汁”當然也只是個諧音梗,耗子的尾巴并不會產(chǎn)汁。不過,提起老鼠尾巴,還是有很多人覺得很神奇,小加君從小就對這條尾巴有一個巨大的疑問:老鼠身上的什么都小巧玲瓏,除了尾巴特別長——拖著這么大的尾巴難道不是累贅?
俗話說”耗子過街,人人喊打”,比身體還長的尾巴,是不是太招搖了些?更低調(diào)的尾巴是不是可以增加安全系數(shù)?
其實老鼠的長尾巴大有用處,因此在漫長的演化中被保留下來。
首先,老鼠缺乏類似人類的流汗散熱的功能,因此尾巴是較好的溫度調(diào)節(jié)器官。老鼠的尾巴分為三個層次,最核心的部分是尾椎骨,向外是若干條肌腱和穿行其中的血管,在外層是裸露的皮膚。老鼠的尾巴沒有毛,且”表面積-體積比”較大,因此是較好的散熱器官。
老鼠特化的血管,還能夠控制老鼠尾部的血流量。通過這些血管的控制,大鼠心臟輸出的血液中,少至0.1%、多至10%可流向尾部。當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尾部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加速了多余熱量的散失(此時尾部靜脈的散熱作用更大,例如老鼠尾部的動脈血流量增加15%時,靜脈血流量增加125%)。同理,在天冷的情況下,減少尾部的血流量,則能夠減少熱量損失。
正因如此,大鼠的尾巴只占了身體表面積的5%,卻可以散發(fā)大約17%的代謝熱量。小鼠尾巴的散熱效率并不如大鼠,但仍然十分高效,可以散發(fā)多至8%的代謝熱量。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無尾鼠比有尾鼠的體溫高出0.2~0.5℃,而在氣溫恢復正常后,有尾鼠體溫很快恢復正常,無尾鼠則要再等一個小時。
老鼠還是著名的”梁上君子”,在各種狹窄的平臺上也能如履平地。這當然不是因為它們找大師學過輕功——長尾巴的平衡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例如,當老鼠順著一條水平的繩子爬行時,它的身體會向某一側略傾斜。而在重力的作用下,這個傾角可能不斷變大。老鼠的長尾巴此時起到了增加旋轉慣性的作用。如果沒有尾巴的平衡作用,它很快就會從高處墜落。
△從大鼠尾部肌腱提取的”鼠尾膠原”是有價值的生物實驗材料(圖片來源:nature protocol)
其實,老鼠的尾巴上沒有毛發(fā),除了便于散熱之外,也增加了抓握摩擦力。老鼠有時候?qū)⑽舶屠p繞在物體上,也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有些寵物養(yǎng)殖者試圖培育出倉鼠那樣短尾的寵物老鼠,但是這類變異鼠需要培養(yǎng)在氣溫可控的環(huán)境中,它們在攀爬等活動中受傷的幾率也更大。
在老鼠尾巴的問題上不作過多思考的,也不只是大眾,許多科學研究者也是如此。
實驗鼠被廣泛用于現(xiàn)代科學研究——從心理障礙、物質(zhì)成癮到延長壽命,各個研究領域都能見到它們的小身影。有些研究者移動小鼠時,會一把抓起它們的長尾巴,將其拎到實驗區(qū)域。這種常規(guī)操作不會傷害小鼠,還被認為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小鼠啃(tou)咬(xi)實驗者的手指。
但在2017年,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這種操作在小鼠看來是比較”不講武德”的行為,會引起它們的壓力增加。這項研究意味著,許多相關的小鼠研究,可能被這類不經(jīng)思索的操作干擾了實驗結果。研究者發(fā)現(xiàn),用透明塑料管來轉移實驗鼠,能讓它們的情緒更加穩(wěn)定,從而讓實驗結果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