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領導農(nóng)民起義軍成功推翻蒙元帝國,建立大明王朝。為了維持朱姓天下,他在制度上廢除中書省丞相制,將內政大權攬于皇帝一人之手;在邊境安全上,一改以往歷朝派軍事重臣駐守邊境的做法,改為分封自己的兒子為各路藩王,駐守各地,一面保護大明朝的邊境安全,另一面可以節(jié)制封疆大吏。
朱元璋認為大明朝就是他們朱家的大明朝,所以,所有的成年兒子中,除了太子朱標留在京城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外,其余的都被封王。次子朱樉封秦王, 三子朱棡封晉王, 四子朱棣封燕王,五子朱橚封周王, 六子朱楨封楚王…….。朱元璋原本認為,由他們朱姓子孫來世代拱衛(wèi)朱明王朝,是再合適不過的方法,但是,他低估了子孫的私欲,高估了他們的兄弟情義。在他健在的時候,由于自己強盛的氣勢和手段,他的子孫固然不敢有覬覦之心,一旦他去世了,以太子朱標仁慈、弱弱的性格是注定坐不穩(wěn)江山的。
所以,當盛氣凌人、信心滿滿的朱元璋在四子朱棣的婚禮上,當著滿朝文武大臣宣布自己的封王決定時,他是如何也想不到,那些謙遜恭順,滿口忠君愛國的受封兒子中,日后會有人跳出來用武力來推翻自己的決策。眾大臣對朱元璋的封王決定都是滿口稱好,對日后大明江山的繁榮穩(wěn)固都是信心滿滿。而此時只有一個人,預感到了危機,預見了未來可能要發(fā)生的事情,此人就是督察院事陳懷義。
陳懷義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對朱元璋的決定表達了強烈反對,使得皇帝、太子、各路藩王和文武百官一片愕然。此次分封是朱元璋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再加上圣旨已下,朱元璋固然沒有收回的道理,于是,朱元璋斷然拒絕了人微言輕的陳懷義的諫言。但是,這個陳懷義不知是否真的有正直到發(fā)迂的性格還是想借此沽名釣譽,竟然不顧朱元璋的態(tài)度和婚禮上的喜慶氛圍,說出王子會謀逆反叛之類的駭人聽聞的言辭,這徹底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命人將陳懷義裝進麻袋,當著眾大臣的面活活摔死。
陳懷義的死或許是自己咎由自取,就算有諫言也不該不分場合的在朱棣的婚禮上,在皇帝的圣旨剛宣讀完畢后,當著眾王子的面來表達,更不該說出兒臣反叛弒主,挑撥朱元璋父子關系之類的大逆不道的話語。他完全可以事后向朱元璋陳述厲害關系,朱元璋完全有能力采取措施來削番。但是,他是眾大臣中唯一能對數(shù)年后的危機有清醒認識的人。
陳懷義被殺25年后,他的預言成真了,朱元璋死后,皇太孫朱允文繼位稱為建文帝,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自然成為了建文帝的眼中釘,所以,建文帝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燕王朱棣的護衛(wèi)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朱棣早就覬覦皇位,于是,在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朱棣從北平起兵,一路殺向南京,于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推翻了建文帝朱允文,自己稱帝,成為明成祖。
圖為明成祖朱棣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