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前 、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依據
原告向人民法院***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靠前百一十九條的規(guī)定,必須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且該訴訟請求應有具體的事實、理由支持。但立案庭在受理案件時,并不可能對原告陳述的“事實”作實質性的審查,該“事實”實際上尚處于一種待定狀態(tài),與通過開庭審理后查清的據以作出裁判的事實未必一致。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原告有責任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如果在審理過程中,原告不能提供證據,而人民法院依職權也調取不到支持原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的證據時,則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以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
第二 、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
只有有法律依據的訴訟主張,人民法院才能予以保護,沒有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則必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例如原告的訴訟請求超過了被告依法應承擔的責任部分,因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其超過部分的訴訟請求將被駁回;另如被告依法應承擔某種責任,而原告卻提出要其承擔他種責任的。對這些類似情形,應依據《民法典》有關被告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的條款,在判決被告承擔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時,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第三、原告錯誤地主張法律關系
錯誤主張法律關系是指原告在***時提出的訴訟請求與案件事實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由于當事人不可能都具備較深的法學理論水平,往往對案件事實的法律關系性質難以確定,通常是以常理認為而向法院提***訟,因而不可避免提出錯誤的法律關系主張;這種錯誤的法律關系主張將因案件本身事實證據與訴訟請求不具關聯(lián)性,而導致原告必然敗訴,其訴訟請求必然被駁回。
第四、原告超過訴訟時效提***訟
對于訴訟時效,《民法典》靠前百八十八條至一百九十九條有詳細規(guī)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訴訟時效屆滿后(包括特殊訴訟時效),原告喪失的僅為勝訴權,并未喪失程序上的訴權。
綜上所述,上述四種情況就有可能會被法官駁回訴訟請求,因此在書寫***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的處理訴訟請求的內容,建議最好委托專業(yè)的律師來幫助,否則的話就會出現(xiàn)對自己不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