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索馬里的華莉絲·迪里,是一位美麗的女性。她有著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神以及輪廓的面部線條。
華莉絲的美貌讓向來信奉“一白遮百丑”的國人都忍不住開口贊嘆。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是有“黑珍珠”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美麗的女性在五歲時遭受到了一次慘絕人寰的折磨。
“我從兩腿之間,看到那吉普賽女人……從一個舊旅行包里,找出一把破剃刀……接著,我感覺我身上的肉,我的······被割掉了?!?/p>
她們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對一個小女孩下此毒手?
華莉絲在自己的自傳小說《沙漠之花》中所記載的關于那場折磨的回憶。
從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在五歲那年被人切除了兩腿之間的組織。
事實上,全球大約1.3億的女性有過和她類似的經歷,而她們接受的這種摧殘,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割禮。
這是發(fā)源于古埃及的一項陋習。
傳說在上古時代,有一位丈夫要出門打獵,當時的獵物并不好找,這位丈夫需要出門一兩年才能打一點獵物。
等他回到家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已經和別人在一起了。
這類事情在那個年代屢見不鮮,為了能維護這些男子的利益和血統(tǒng)的純正,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割禮,這樣就會杜絕她們出軌。
那么如何能做到這樣呢?
人們認為,只要摘掉了這些能給人體帶來快感的器官,就可以保證妻子對丈夫的絕對忠誠。
這種做法漸漸被一個群體所接受,他們將這種做法保存下來,并賦予神圣的意義。
在這個群體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人聲稱:只有接受過割禮的女子才是干凈的,她們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在割禮中身心都受到了凈化。
原本僅僅只是在少數(shù)幾個人中才提起的事情在經過這些人的宣傳后,就被整個群體奉為習俗,成為這些部族中的道德準則。
于是,數(shù)量龐大的遭受割禮摧殘的女性就誕生了。
她們的年齡都非常小,有的甚至會在剛出生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迫接受了割禮。
在古代,實施割禮的環(huán)境十分簡陋,沒有必要的消毒措施,實施者在女孩子的身體上不斷用刀刺激,最后在女孩自己不注意的情況下將這些組織切除。
可以想象,在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的情況下接受人體組織切除手術,勢必會加劇感染的風險。
很多女子在接受割禮的年紀又太小,抵抗力不強,無法抵御手術后所帶來的并發(fā)癥的影響,就這樣死在了生命剛開始的時候。
當然,也有先天體質好的人,她們從這場酷刑中活了過來。
在切除快感組織后,實施者會用荊棘等簡單的材料將她們的傷口縫合起來,只留一個極其細小的孔供方便。
受傷的女孩兒們無法下床,至少要在床上休養(yǎng)十幾天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整個部落的人都會來到她們的家中看望,稱贊她們?yōu)楦蓛舻?,道德高尚的,勇敢的女孩兒,人們給這些女孩兒們送來食物,看她們的眼神一度讓這些女孩兒們自己也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是部落里的英雄。
她們的美名自此在部落中開始被宣傳,提親的人們絡繹不絕,踏進了這些女子們的家門,希望能與之結親。
最終,接受過割禮的女孩子們的故事被部落中人口口相傳,成為那些還未接受過割禮的女子們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似乎是更加有說服力的。
那些尚未被荼毒的女孩子們在見到接受過割禮的同伴們所受到的優(yōu)待,也就會不自覺地認同割禮與榮耀之間的等號關系,于是當她們被自己的家人打開雙腿,被迫將身體放在殘留血跡的刀片下時,想到的不是自己在接受酷刑,而是她們在割禮之后的光輝燦爛的人生。
20年后,當這些女子在生育女兒過后,會將割禮的好處再喋喋不休地講給自己的女兒聽,然后親手將自己的女兒送到那沾滿鮮血與銹跡的刀片之下。
她們都以為,在接受過割禮后,就會獲得新生,但是,她們不知道的是,更大的折磨還在后面等著她們。
在完成割禮后,這些女孩子們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了她們生活的那個世界的優(yōu)待,聲名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培養(yǎng)了起來。
但對她們而言,身體上的痛苦還遠遠沒有結束。
由于一些組織被切除,傷口又被縫合,她們在方便的時候,緊靠一個預留的小孔,會感到疼痛。
但疼痛都是小事,病菌感染才是大事。
由于留下的是小孔,必然會造成通道阻塞的問題。
污穢無法被排出,就會成為各種細菌們天然的溫床,然后引發(fā)各種婦科疾病,讓她們都活在疾病的陰影中。
要知道,有些婦科疾病即使是在醫(yī)療資源發(fā)達的今天也難以得到徹底的治療,更遑論古代。所以接受過割禮的這些女性是沒有辦法去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她們只能一輩子都活在割禮所帶來的并發(fā)癥中。
當然,也有一部分女子就是天賦異稟,身強體壯,她們有著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抵抗力,在手術后也并沒有得上這些該死的并發(fā)癥。
她們在割禮結束后的一兩周內長好了傷口,走下了床榻,開始正常地生活。
此時的她們過著和過去一樣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眾人們的贊譽和禮物,她們還不理解為何有些同伴會如此抗拒割禮,這明明就僅僅只是疼一下而已,又沒什么大不了?
雖然割禮失去了一些東西,但她們卻因此獲得了尊重與禮遇,這對她們來說,不是更大的榮譽嗎?
或許在這些接受過割禮,并且沒有得疾病的女子看來,逃脫割禮的女子,在思想上是不道德的。
她們應該向自己學習,勇敢地躺在手術臺上,接受割禮。
但是,這些健康女孩兒們的優(yōu)越感會在新婚之夜蕩然無存,她們會再次體會到割禮帶來的痛苦。
平安度過割禮的女孩兒們,最終被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帶到了新郎的面前,在第一個晚上,她們的丈夫會將這些女孩兒們早已愈合的傷口用刀片等工具再次劃開以便更好的完成新婚之夜最后一個重要的流程。
鮮血再一次順著原本的傷口流淌,在這一刻,即使是體魄再強健的女子都無法忍受這種痛苦。她們絕望地呼喊著。
然而,痛苦還是不會就此停止。
每當她們的丈夫需要長時間外出時,這些女子們被打開的傷口會再一次被縫合起來,這是她們的丈夫保證自己妻子忠貞的一種方式。
他們會在自己歸來后自己檢查這些縫線,在檢查無誤后,再由自己親自將縫線打開。
因此,很多女子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長時間外出,她們不想一次次地遭受這種折磨。
然而,就算她們的丈夫不會再將傷口縫起來,她們殘破的身體也不會停止受到傷害。
更大的挑戰(zhàn)還在后面。
那就是生育。
要知道,嬰兒出生時需要的空間可是更大,他們絕不會滿足于割禮后所留下來的那不值一提的小孔。他們的頭顱沖撞著想要降世,直到血肉撕裂,才獲得了光明,見到了人間的太陽。
都說疼痛可以被分為十二個等級,生育是其中最高的一等,接受過割禮的女子們的生育過程,將會讓人體會到什么叫痛不欲生。
但這種痛苦她們勢必不會只承擔一次,古老部落十分看重子嗣,傷口縫合又被撕裂的循環(huán),會伴隨著她們一生。
在經歷過生產之痛后,再沒有人能說割禮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不值一提的。只是,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她們不得不讓自己的女兒繼續(xù)接受割禮,走上她們的老路。
而這樣的痛苦,伴隨著她們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好似永遠都看不到盡頭。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割禮似乎因為文明普照不再存在,然而事實確是,在
二十一世紀,依然有1.3億的女性活在割禮的陰影之下。
全球割禮流行最多的地方是在非洲,但并不僅僅限于那里。
事實上,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地也有女性遭受過割禮的殘忍迫害。
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兩國的割禮主要流行在當?shù)氐哪滤沽秩后w中,而美國和加拿大等發(fā)達國家的割禮主要是那些有割禮習俗的移民。
這些發(fā)達國家的人民與政府曾想了很多辦法來杜絕這種陋習,但無濟于事。
他們還會在私下進行割禮。
為了盡可能減少對女孩兒們的傷害,一些民間公益團體會找到這些人的首領,提出可以為他們提供免費的醫(yī)療救助,讓割禮在衛(wèi)生安全的環(huán)境下進行。
他們同意,于是割禮繼續(xù)存在。他們認為,割禮的安全性提高了,那么這項儀式的存在就更有必要了,于是,處在文明之地的他們,就將割禮繼續(xù)了下去。
政府和公益民間組織對此感到非常無奈,但這也是他們能提供的最大的幫助了。
因為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沒有任何辦法將割禮完全禁止。
盡管有了衛(wèi)生的醫(yī)療條件,但還是有少女因割禮喪生的例子發(fā)生,政府不得不出臺相應的法律措施,調高接受割禮的法定年齡。
這雖然算是和保留割禮陋習的古老部族各退一步,但也要比原來強很多了。
要知道,在非洲的落后地區(qū),依然有不少女童還生活在簡陋割禮的陰影之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外界的聲音也滲透到非洲大地上來。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覺醒,她們不再信任部落中的神圣化割禮的謊言,決心與此陋習進行斗爭。
華莉絲就是其中的一員,和萬千非洲少女一樣,她在五歲那年遭受了割禮的迫害,又在十二歲那年被父親為了五頭駱駝賣給了一個六十歲的老頭。
為了不向命運屈服,華莉絲逃婚,走出了這個落后的地方,她逃到了歐洲,成為了一位模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加入了反割禮的運動,希望能將萬千活在割禮陰影中的婦女救出。
華莉絲以自己為原型,寫成了《沙漠之花》一書,這本書以第一視角詳細記錄了割禮的實施過程,讓人們對這種慘絕人寰的習俗有了了解。
隨著華莉絲的走紅,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這一陋習,并加入到了反割禮的隊伍中。
在國際組織以及國際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全球接受割禮的人數(shù)也在下降。
然而,這種陋習還是存在的。
有割禮傳統(tǒng)的部族對外界的干涉十分反感,聲稱割禮是他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別的民族不應該橫加指責。
這些人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愚昧無知的人,事實上,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其實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新加坡等國的人本身就處在發(fā)達地區(qū),能接受到最先進的文明,非洲等地的人們也有些會接受國際援助,到歐美等地接受教育。
然而,這些人中的一大部分在學成后會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的部落繼續(xù)生活。他們會標榜自己為建設家鄉(xiāng)而放棄了紙醉金迷的世界。
但這些人卻沒有說出落后家鄉(xiāng)真正吸引他們的原因——利益。
只有在家鄉(xiāng),他們的既定觀念才不會被批判,只有在家鄉(xiāng),他們的利益才會永遠被放在前面,也只有在家鄉(xiāng)他們才能享受到男子的絕對特權。
當有外人試圖改變割禮陋習時,這些讀過書的人會從政治、歷史、文化等角度詳細地論述割禮存在的必要性。
在知識的粉飾下,人們甚至會相信對面的只是一位赤誠的,維護本民族習俗的一個人罷了。
然而,這位“文化衛(wèi)士”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那些女性同胞們的痛苦。
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句話那樣:“人類的悲喜并不相同?!?/p>